从轮胎特保案到铝合金轮毂反倾销案,今年的国内零部件企业颇受打击。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从2008年从四季度开始,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三大市场:亚洲、北美、欧洲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其中北美市场下降了28.4%,俄罗斯降幅高达73.4%,日本、韩国、加拿大的降幅也超过了40%。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零部件企业走上“快速路”。在论坛上,众多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业内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零部件企业的重组比整车更急迫”。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处主任徐长明率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国内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大概有7000多家民营和内资零部件企业,其中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下的企业,民营企业占到了89%,10亿元以上的基本上没有,规模非常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徐长明认为,目前兼并重组的重点放在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的重组其实比整车更着急,更有必要。如果没有大的零部件企业出现,成本下不来,质量上不去,整个行业的发展就极其困难。国家应该对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零部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也急需得到改变。商务部机件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表示,国内很多自主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实力。产品的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你能生产我也能生产,你能替代我,我也能替代你。在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大家依靠的是短期行为,这样就牺牲了后劲和效益。现在本土企业中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企业很少,“手工作坊”不在少数。
盖世汽车网近日对183家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调查也显示,89%的企业表示不搞自主开发,且近期内无自主开发的规划。中国汽车零部件重产量不重质量,重生产不重研发,一些企业的工厂规模很大,却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中心。
张骥认为,在相当一阶段里,企业需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着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地掌握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同时要抓住当前有利形势,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张骥同时指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应加快建设。目前经过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基地有12个,要通过各种方式支持这些基地搞自主创新、不断提升竞争能力。
张骥的观点也得到了零部件企业的认可。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彭子荣表示,汽车零部件中的电子行业,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技术“空心化”,这也是挡在我们国家汽车电子行业最核心、最突出的问题。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开始着手制造控制系统和娱乐系统的核心零部件,但控制器芯片99%都是依靠国外的技术。企业技术投入少、人才不足、资源分散是导致“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零部件企业亟待提高自主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