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吉利的当家人李书福怀揣着一两亿可怜的资金,带着三个半技术人员喊出要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时,谁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更有人将他称为汽车“狂人”和“疯子”。
10年过去了,吉利的汽车资产已达当140多亿元,工程技术人员已有1500多人;2008年汽车年产量已达22万多辆,产销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十位。今年3月底,吉利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DSI,将触角延伸到国外,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车企在海外首个有影响的收购行动。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久前召开的座谈会上,有人将吉利的做法归纳为以下三点启示:
启示一:合资不是惟一发展模式,民族汽车工业也一样大有可为。中国的汽车工业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对外合作的基础上。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和第一辆东风牌轿车(即红旗的前身)就是同前苏联合作的结晶。改革开放后,合资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资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特别是合资严重制约了中方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和创自主品牌的能力,导致国内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所垄断,价格居高不下,普通百姓长期被拒汽车门外。
这一情况直到1998年吉利和奇瑞等一些民族汽车企业的介入才开始有所改变。吉利从一开始就抱定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李书福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汽车强国和汽车巨头是靠合资发展起来的,吉利不会走过去合资的道路,即使合资也要以我为主。今天,包括吉利在内的自主品牌轿车已占到国内轿车市场份额的26%左右,品质和服务也在不断提高。吉利和其它一些民族汽车企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完全可以实现低成本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合资不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唯一模式,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大有作为。
目前,我们应牢牢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世界汽车工业由高成本和市场日趋饱和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和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这一历史机遇,加快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
启示二:必须坚持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能有今天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合作。吉利在创立伊始就十分注重向外方学习和对外合作,先后与韩国的大宇国际、底派克公司,意大利的汽车项目集团、德国的吕克公司、西门子公司和FEV公司,美国的德尔福公司以及台湾地区的元创公司等进行过技术合作和交流。
当前,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在中低端的市场上已初步具备了同外国汽车巨头抗衡力量,但在中高端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中国的汽车产量今年很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但在强调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坚持对外开放和合作,特别是在品牌的培育和开拓国际市场等诸多方面,还需要继续同外国同行合作。
启示三:让市场决定企业的发展。吉利汽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无一不是在市场上顽强拼搏的结果,企业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也是市场的选择。李书福认为,没有经过市场血雨腥风的洗礼,不能顺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企业就不能练就一身搏击市场风浪的真功夫。
吉利现在正处在转型期间,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必然要走兼并、收购和扩张的道路。李书福说,在企业的联合重组问题上,应该更多地让市场决定企业的发展,让像吉利这样的企业享有和国有大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